報道:微軟測試DeepSeek等模型,欲在Copilot中替代OpenAI
來源:華爾街見聞
據知情人士透露,AI負責人Suleyman致力於開發自研AI模型“MAI”,並計劃逐步替換OpenAI在微軟Copilot等產品中的核心技術。與此同時,微軟正嚐試Anthropic、xAI、DeepSeek等競爭對手的模型,以減少對OpenAI的依賴。但目前,MAI模型尚未公開發布,微軟的AI業務仍主要依賴OpenAI貢獻的Azure雲計算業務。
微軟要自研AI模型,“超車”OpenAI?
美東時間3月7日,據The Information報道,自從微軟內部AI部門負責人——Mustafa Suleyman接手微軟AI業務以來,他肩負著一項艱巨而矛盾的任務:既要維持微軟與OpenAI的合作關係,又要推動微軟在AI領域實現自主可控。
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裏,微軟真的能在AI賽道上擺脫OpenAI的影響嗎?
目前,微軟已向OpenAI投資超過130億美元,換取部分收入分成,並獲得OpenAI技術的使用權。但這場合作並非一帆風順。
據知情人士稱,去年秋天的一次視頻會議上,Suleyman要求OpenAI提供關於其最新AI模型o1的詳細技術文檔,尤其是模型在回答用戶問題前的“思維鏈”推理過程。
然而,OpenAI拒絕透露這些核心機密,這讓Suleyman十分不滿,甚至在會議中直接提高嗓門,指責OpenAI未履行合作協議,最終憤怒地提前結束通話。
這一事件暴露了微軟與OpenAI之間的深層矛盾。微軟既需要依賴OpenAI提供核心 AI 技術,又不願長期受製於人。因此,Suleyman的任務,就是在維持合作的同時,讓微軟AI業務實現獨立發展。
微軟的AI反擊戰:打造自有模型“MAI”
為了擺脫對OpenAI的依賴,Suleyman組建了一支AI研究團隊,並由他的副手Kar㩮 Simonyan領導,專注於開發微軟自研AI模型MAI。
據知情人士透露,MAI模型在多個AI評測標準上的表現幾乎媲美OpenAI和Anthropic的領先模型,並且正在開發能夠直接與OpenAI競爭的推理模型,采用與OpenAI相似的“思維鏈”推理技術,以提升AI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。
Suleyman的團隊已經開始在Microsoft Copilot產品中測試MAI模型,試圖用自研技術替代OpenAI的模型。此外,微軟還計劃最早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MAI的API,讓外部開發者能夠將微軟AI模型集成到自己的應用程序中。這意味著,一旦該計劃落地,微軟將直接與OpenAI及其他AI實驗室展開API市場的競爭。
與此同時,Suleyman還在測試OpenAI競爭對手的AI模型,以進一步分散風險。據知情人士透露,微軟正在嚐試 Anthropic、馬斯克旗下xAI的模型,以及DeepSeek和Meta提供的開源模型,希望在AI領域保持更多選擇。
Suleyman在接受采訪時表示:
“這是一個競爭激烈且充滿創造力的時代。我們正在測試、部署並優化來自所有主要AI實驗室的模型,包括所有開源模型。這完全超出了外界的預期。”
盡管微軟AI團隊在MAI研發上取得了一定突破,但微軟的AI業務仍麵臨諸多挑戰。
MAI模型的訓練工作耗時近一年,期間經曆了多次技術障礙、戰略調整,甚至有高層因不認同Suleyman的管理和技術路線而離職。
與此同時,OpenAI 已經成功訓練並發布了多個新模型,其技術進步速度仍遠超微軟。
AI初創企業投資人、風投人士Nathan Benaich直言:“從外部來看,微軟AI部門成立一年後,仍不清楚它到底取得了哪些實質性成果。他們需要讓Copilot成為ChatGPT的有力競爭者,但目前的戰略仍然模糊。”
微軟的AI業務年收入已突破130億美元,比三個月前增長了30億美元,但大部分收入仍來自OpenAI相關的Azure雲計算業務和Office 365企業AI產品,而Suleyman負責的消費級AI產品(如Bing和Windows AI)在收入占比上仍然有限。
對此,Suleyman的回應是:
“我們的目標不是短期內贏得AI競賽,而是專注於未來10年的發展,讓微軟具備自主構建世界級AI模型的能力,同時在全球AI生態係統中占據主導地位。”
Suleyman上任後,微軟AI戰略正在從依賴OpenAI轉向自主研發,但目前仍麵臨諸多挑戰。OpenAI仍然遙遙領先,微軟的AI產品在技術和市場認可度上仍需努力追趕。
未來,微軟能否擺脫對OpenAI的依賴,打造真正具有競爭力的AI生態?這一答案,可能要到MAI模型正式落地後才能見分曉。
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
市場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,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、財務狀況或需要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、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。據此投資,責任自負。